No.59 │ Aug. 2016
訂閱基金會分享誌
在共讀故事中,陪伴他/她長大
文/林偉信
小時候,當我聽不懂阿公要說的事情時,阿公常會對我說:「憨孫,阿公講一個故事給你聽。」當阿公說完故事後,我會豁然開朗的對阿公說:「阿公,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了。」因為透過故事的寓意,我明白了阿公所要表達的意思。

長大後,自己做了老師、當了長輩,開始有機會對晚輩說一些事理。偶而會發現小時候阿嬤對我說過的一些故事,常能很精準的把我想講的某些事理,說明得更清楚。碰到這樣的情況,我對談話的對象很自然的就會說起:「你知道嗎?當年我阿嬤曾經跟我說過這麼一個故事…。」


上述的經歷,都不是我獨有的,我認識的不少人都有類似的生活經驗-我們從小,都在阿公阿嬤充滿生命智慧的故事陪伴中,長大。

由於阿公阿嬤豐富的人生閱歷,能發揮這類智慧性的教養功能,因此,在祖孫相處的過程中,阿公阿嬤除了做好安全照顧或是一起玩耍的保姆角色外,其實,阿公阿嬤還可以更積極的去扮演一個共讀陪伴的角色-藉由說故事或是共同閱讀故事書,陪伴孫輩,在歲月淬煉出來的人生智慧薰陶中,成長,茁壯。

有些阿公阿嬤總會擔心,覺得陪伴小朋友說故事或是共讀故事書,是一項專門技能,沒受過訓練,怎麼做得來?事實上,阿公阿嬤不需要把共讀陪伴想像得太複雜,基本上,你可以很輕鬆的去找一本故事書,一個字、一個字原汁原味的唸給你的孫子聽,或者,你也可以拿起一本故事書和你的孫子邊「讀」、邊「聊」、邊「討論」(一邊讀故事、聊內容,碰到問題,就停下來討論),或者,你也可以去找一本圖畫故事書,看著圖,你講一頁,你的孫子講一頁的「接龍」說故事。甚至,阿公阿嬤也可以說說你自己曾經發生過的故事,或者編一個故事,說給你的孫子聽。(通常,小朋友對於「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尤其是自己身邊的親人所發生過的故事,都會有極大的興趣。)這些藉由說故事/讀故事和孫輩互動的相處活動,都是很棒的共讀陪伴。


而在共讀陪伴的過程中,阿公阿嬤會發現,有一些很明顯的教養效果將會隨之出現,像是生命智慧的傳遞與學習,或是祖孫間情感關係的深化等等。

因為所有的「故事」在構成上都有兩個部份,一個是故事的「情節」,一個則是故事背後所暗含的「寓意(或啟示)」。阿公阿嬤說故事給小朋友聽,或是陪伴小朋友閱讀故事,不僅可以藉由故事情節的講述,提供兒童去享受故事裡精彩的「趣味」;更可以藉由故事所欲傳遞的寓意,拓展兒童的生命經驗以及建立起兒童生活中的價值信念,進而達到「教養」的功效。

此外,在說故事和共讀故事的過程中,無論是小朋友因為不瞭解故事內容而提問,或是,因為對於故事的情節發展或書中寓意有不同的看法而提問等等。基本上,在共讀陪伴的過程中,祖孫間會有大量的對話機會,這些對話不僅能讓祖孫產生頻繁的互動,更能透過這樣的對話,讓小朋友瞭解阿公阿嬤是願意和他說話,並且願意聽他說話的。同時,阿公阿嬤也可以經由這樣的對話更加瞭解孫子在想些什麼,日後在生活中會更清楚知道該怎麼去回應孫子的作為。這樣互動關係的建立,不僅有助於祖孫間親密關係的深化,更可以聯繫起祖孫間彼此的信任關係。


除了上述的教養功效之外,祖孫共讀陪伴的另一個更重大的意義則是:「我們之間有故事」這件事,常能在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拉近人我之間的親密關係(就像我們之所以和某些人親密,是因為我們和他之間有一些共同的故事;而我們之所以和某些人陌生,是因為我們和他之間沒有故事。)因此,阿公阿嬤對孫子說故事或是陪伴孫子共讀故事,不僅能透過說故事和讀故事,在彼此的經驗與記憶中建立起共同熟悉的一些故事(情節),而且「阿公阿嬤說故事給孫子聽,以及陪伴孫子共讀故事」的這一件事,日後也將會變成祖孫間終生難忘、值得回憶的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