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0 │ July 2017
訂閱基金會分享誌
付出多一點努力,做一些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暑假的開始,意味著「深耕計畫」與學校的合作告一個段落也迎向另一個新的開始,在這個時候,再次將這學期各校閱讀小記者的報導全部瀏覽一遍,心情其實和每個月逐篇收到時的感動很不一樣。也再次感受到計畫顧問林偉信老師曾與老師們共勉過的:當越來越多的班級教師都開始逐步成為閱讀陪伴者時,就猶如繪本《拼被人送的禮》一樣,當拼被人在編綴一片一片的小布塊時,初時也許不見華麗,但當我們串接起足夠的小布塊時,就能編織成一床最璀璨的拼被。


認識每一位參與深耕計畫的「拼被人」
「每天,老師都跟我們討論一些書中的事情,雖然字好多又沒有注音,可是天天聊,就會一直想要接著看下去。」-嘉義中山國小/三年級宜蓉同學

「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很奇怪,最先問的不是寒假作業寫完沒?而是問我們故事書看完沒?大家七嘴八舌說不停,老師就讓我們分組討論…」-嘉義菁埔國小/六年級珮瑜同學



就這樣,透過小記者的閱讀課實況報導,讓我們得以窺見每位老師的本事(原來各個都是聊書高手啊)更多這樣的故事,讓我們與老師有了更深的交流。

苗栗縣景山國小的元姜老師,班上孩子明年就要畢業了,老師在期末時說:「當不主動學習的孩子遇上有趣的文本,我們應該要跳脫純語文課的學習-讓孩子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接納他人的看法,這樣閱讀課才會是真正的閱讀課。我們的孩子未來都可能像《魯道夫與可多樂》中的魯道夫一樣,進入都市叢林出外當遊子,是否要像鮭魚回流般回來這個溪山環繞的故鄉,如果孩子能像魯道夫一樣有所抉擇,他們必須要有能力自己決定該怎麼做。」

除了元姜老師,這學期也有許多深耕老師們所羅織的拼被,也因應著社會的多元發展,透過閱讀與孩子開展了許多與「未來想過的生活」有關的話題,用了更多創新的教學活動,讓每片共讀陪伴的花紋布塊,更能各展其美!


讓孩子從故事找到面對未來的應備能力,建立「人生版權」的觀念
「這世界上有一些事情是我們無能為力的。之所以會發生那樣的事,並不是我們的錯,雖然我們還是必須面對。與其埋怨環境不好,不如付出多一點努力,做ㄧ些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這是一位國中孩子在閱讀課後分享的。

有人說過:孩子從十三歲就需要開始面對世界了。在共讀書《我的爸爸是流氓》的引導教案中,我們提到了「人生版權」的概念,生命文稿第一章的架構從出生就已被設定,而該如何讓孩子對後續章節的人生內容做出精彩的書寫,我們看到了老師們正在努力…


這學期在閱讀課有了更多有關「求職」、「感情觀」、「公民意識」、「民主選舉」的話題,讓孩子盡情發表觀點,也相互進行問答攻防--「老闆喜歡什麼樣的員工?」、「你想過未來的工作嗎?」、「你想像的愛情是什麼?」、「兩個人結婚需要什麼條件?」、「你喜歡我們的部落嗎?你足夠認識它嗎?」、「如果你是村長候選人,你的完美政見會是…」。

小記者們也自信的寫到:「閱讀讓我更知道如何出個好問題,…大家開始越來越有想法,要討論的事多到黑板寫不下了啦!」。


透過閱讀,孩子一直在理解這個社會,一直在成長,也逐漸在變強
每次從孩子的報導,那些互動中與生命連結最美妙的那一刻,留給老師、留給同學、留給自己的掌聲,總是不吝嗇的給得很直接、很大聲。在在讓我們感受到那些閱讀陪伴,所獲得最原初、最珍貴的禮物其實是「感受」,而它永遠比「讀後心得」來得真實、來得深刻。孩子心中總有些細膩而我們碰觸不到的地方,會因為故事的投射,讓我們發現他們其實一直在理解這個社會、一直在成長,也逐漸在變強。

「《魯道夫與可多樂》有趣的內容吸引著大家欲罷不能,連最喜歡踢球的劼嶧同學都犧牲下課時間,坐在教室裡看書呢!隔天一大早,劼嶧告訴老師他的荷包大失血,因為他上網訂了《黑貓魯道夫》套書,同學們都向他預借,黑貓魯道夫在我們班颳起一陣愛閱旋風!」—嘉義菁埔國小/五年級佩芬同學

創作《晴空小侍郎》的劇本時,鄧二水哥哥創造力豐富,還能幫我將劇本加上想像力想出令人捧腹大笑的句子。…排演時,我發現鄧二水哥哥雖然很喜歡我小侍郎的角色,但是他還是很認真扮演晴爺爺,陳俊育哥哥在演戲方面特別用心,大家的優點各不相同,我很得意,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

後來的閱讀課,老師要我們從《怪博士與妙博士》選一個主題來表演,以前上臺時,我容易感到緊張,腳無法控制的變得非常僵直,雖然別人認為我的笑容很好看,但是我不喜歡笑,我覺得我的笑容好難看,全部組別表演完結束之後,我覺得嘉妙姐姐的笑容好好看,我也從姐姐身上學到了動作要大。經過幾堂的閱讀課,我的身體漸漸放鬆了,我不僅變得更大膽,發表能力也以前更好了,除了老師的細心指導,我也要感謝嘉妙姐姐教我上臺要注意的事項。現在我都會期待老師如何安排我們的閱讀課,是討論閱讀學習單?還是上臺表演呢?—苗栗景山國小/四年級宛築同學

「唉唷...時間怎麼過的這麼快啊?」彷彿去了天堂又在回到陸地上的樣子。我覺得看完《實驗鼠的秘密基地》以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再重看一次,這樣就可以在上課時,馬上回答老師的問題了!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們一起討論「客觀」,從書中尋找能關心幫助同伴的人;至於「主觀」就是自己用「我覺得」這三個字,去說出你對這本書的看法,然後告訴大家。
這天安排的課程,讓我既開心又知道團隊合作能夠把一件大家都不太懂的事情,一一解開,可以在一個不知道如何解決的事情上發揮大家的好默契,表示我們更懂得我們需要的是什麼!—苗栗鶴岡國中/八年級乃如同學

如果我是魯道夫(故事中的貓主角),因為工作、求學或某些因素離開家鄉,來到陌生環境,我會勇敢面對。就像我的媽媽因為結婚從印尼來到陌生的國家─臺灣,媽媽說過:『自己不會的地方一定要向長輩請教。』我會一直記得的。—苗栗景山國小/四年級影梨同學

「魯道夫面對陌生的都市環境,牠提起勇氣告訴自己:『我一定要適應這裡的環境!』當魯道夫肚子餓時,牠也會鼓起勇氣去找尋食物。我認為勇氣是在自己無法改變現況下,面對害怕、著急、逃避,能調整自己的心態,接受事實。就像爸媽離婚時,要能接受其中一人無法陪伴的事實;或者是從失敗中拿起勇氣,重新再站起來。」—苗栗景山國小/四年級怡琇同學



老師們總會說「等待孩子給答案」,最辛苦也是最折騰的事(「這麼簡單為什麼你要想這麼久?」);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反正再等一下,你就會告訴我答案」。然而,在班級共讀中,我們看到的是深耕教師們願意給更多時間,用「等待」幫助孩子從故事提取養分,以遊戲任務、分組討論等等的方式來建立觀點。每周規律一節40分鐘的共讀課,是我們與深耕老師們的約定,讓自己與孩子從緊繃的學科壓力中鬆綁也是我們默契,最終孩子所學到,遠已超過文本所給的,這才是最令大家感動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