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5 │ Feb. 2017
訂閱基金會分享誌
海邊猶有讀書聲-「海厝」,花蓮東海岸假日學校
「感謝天,感謝地,感謝農夫,感謝父母,感謝志工,吃完這美味的一餐,將來也要回饋社會。」

星期六中午,如海浪般的朗朗童音,一波波的在花蓮壽豐鄉鹽寮村海邊一棟狹長建築物響起,這裡是花蓮東海岸兒童假日學校,也叫「海厝」。這棟海邊的屋子,每個星期六變身成為花蓮偏鄉孩子們一整天的學習基地。

九年,把孩子從海邊吸引進教室
花蓮的海岸線很長,來到「海厝」的孩子分屬於豐濱、新社、水漣、光華幾所小學,透過與學校的校車合作,每個星期六一大早將分屬於幾個學校的孩子接到這兒來,最早的上車地點孩子們得在早上七點二十分就集合囉,但是,孩子們「現在」都喜歡來了,現在?

成立九年的「海厝」,更早幾年是租大型遊覽車接送孩子,當時家長還不太瞭解由佛教寺院「和南寺」所屬的造福觀音文教基金會所創辦的這所假日學校的用意,不會特別督促孩子參加,對孩子來說,假日還要「上學」也被視為苦差事,往往會用各種方式脫逃,目前負責「海厝」相關行政的和南寺通羅法師說:「租一輛遊覽車很貴,志工有時還要到海邊把跑去跟爸爸抓魚的孩子拎上車,眼看逃不掉的小孩還會奮力一搏的說-『我不是XXX,我是他弟弟。』」

終於,幾年下來,透過與學校的溝通合作,家長也看到孩子在海厝受到的學業和成長的照顧,即使部落家庭多以天主教、基督教為主,隔閡沒有了,而幾所偏鄉學校往往因為人口外移,有些班級只有一兩個學生,星期六的「海厝」,孩子在這裡反而能交到更多不同學校、年齡相仿的朋友。還有來自東華大學、花商,以及許多各有專長志工老師的陪伴和分享,現在,可不需要到海邊找孩子了!

老和尚的悲願-照顧偏鄉家庭
為什麼一所佛教寺院要開辦這樣的假日學校?已經陪伴「海厝」孩子四年的通羅法師說:創立於民國56年的和南寺,開山住持傳慶老和尚翻山越嶺來到花蓮修行,當時有多餘的食物、物資就是分給居民,他的悲願是要照顧偏鄉的民眾。民國77年在寺裡開辦婦女就業輔導,很多原住民婦女會帶著孩子到寺裡一起上課,也就順應著開辦了孩子的輔導課程,現在「海厝」的現址就在和南寺對面,原本是餐廳,後來成了法拍屋後,和南寺標下作為孩子的學習基地。

目前的「海厝」,在狹長的空間裡,以水泥牆簡單隔出各個年級的教室,除了對外的鐵捲門和面海的窗,進入建築後,沒有門、沒有窗的阻隔,站在走廊,可以將各教室的狀況盡收眼底。「早期我們還只用布簡單隔間,這幾年有一些資源和義工幫忙,我們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海厝」的硬體也就和來這兒的孩子一樣,慢慢成長。

精彩課程,來自真心付出
幸運的是,「海厝」的老師、志工陣容極其穩定、精采,除了透過善心人士的槳學金提供,「海厝」每學期與東華大學合作,徵選學生擔任導師,加上花商應用外文系學生的志工參與,除此之外,來自美語補習班的外籍老師Matt是孩子們的英文老師、也是吉他老師,由於一開始不習慣Matt老師的全英語教學,透過教學討論為他配置另一位老師當助教,Matt老師活潑的教學和帶孩子動手做,啟發大家的學習興趣,3月26日的英文課,Matt老師帶來從寵物店買的一大包兔子吃的牧草,先在黑板上講解小鳥的特徵、生活型態,再分組動手學做鳥巢,孩子能記得住多少單字、聽得懂多少句子?不確定,但是這樣的學習多麼開心。轉身到上數學課的班級,這堂課教「對稱」,老師發給孩子色紙,讓孩子自己剪題目,然後在紙上畫出它的對稱圖形。擁有多年閱讀帶領實務經驗的耀琴老師則透過繪本,和孩子分享如何保護好自己以及兩性的課題,這天耀琴老師還準備了「大象艾瑪」的故事,聽完故事,讓孩子們透過上色、剪裁,每個人都擁有一隻獨一無二的大象,繪本,不只是讀,在耀琴老師的課堂上,總是能變換各種進入繪本世界的途徑,不僅是聽了故事、不僅是做了堂美勞,似乎還有隱約的什麼,在心裡面萌芽滋長。坐不住的孩子,社團活動還有智翔哥哥的足球課。每個大人都以自己的專長和真心對待著「海厝」的孩子。



個案輔導,讓孩子的心靈有個出口
每個星期六上午,老師們會先針對孩子在學校的課程學習作加強,可以帶作業來,將學校功課作完,老師會幫忙看這一星期的功課,不懂的地方有人教,沒有吃早餐的孩子,有熱可可,土司夾果醬,不會餓著,中午吃過飯後,進行閱讀、社團和才藝的學習。最特別的是東華大學心輔所的學生,會來進行個案輔導,針對孩子的情緒問題進行協助。

東大心輔所、早期也在「海厝」任教過的學生,一直很關心這裡的孩子,透過所學,希望讓孩子的心靈有個出口,通羅法師說:「我們大人透過修行,可以看到自己內心的習性,可是我們都這麼大了才知道,才想要讓自己不一樣,如果能讓孩子來『海厝』的這一天,接觸到善,心田裡面會比較乾淨。」本身所學和教育無關的通羅法師說這四年來融入「海厝」的運作,這些偏鄉孩子對她來說也是一項學習,教育、修行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雖然是義務性的服務,但是「海厝」的行政運作毫不馬虎,透過每週的晨會和夕會,和第一線教學的老師們討論教學、檢討上課流程,目前除了通羅法師,負責與誠品基金會互動的安玲也是重要的一員,來自台北的安玲,將以一年的時間參與「海厝」孩子的成長,安玲說,基金會是偏鄉很棒的後盾,當向基金會提出有幼兒書、英文書的需求,在很快的時間就能獲得支援,而基金會提供的文具更是學期末「海厝百貨公司」讓孩子透過各方面表現獲得的點數,用來兌換的熱門禮物。



沉浸書海 悠遊自在
海厝窗外就是大海,然而置身在週末的海厝,幾乎沒有機會聽見一波波清楚的浪濤,教室裡孩子嘩啦嘩啦的聲音掩蓋潮來潮往,基金會以及其他朋友捐贈的書籍,除了做為老師上課的教材,也會在各個班級的書櫃和公共區書櫃上陳列,週六放學前可以跟老師登記,借回家看,每個孩子有一本屬於自己的「閱讀小書」,每頁的空白格子上可以填上借閱書名、日期,就可以把書帶回家,不時見到孩子自然的從書櫃裡抽出一本想讀的書,靜靜的看著,如果想要有人陪伴分享,總也那麼剛好,會有大哥哥、大姐姐、志工或者老師,剛好有空、可以湊過來,挨在一起分享。海厝的小孩和大人有種相似的自在模樣,不怎麼急躁、慌張,就像游在海裡的魚兒一樣。對家計吃緊,可能無法擔負購書額外支出的偏鄉孩子來說,星期六可以沉浸在海厝的書海裡,是件很棒的事情。

在愛裡學習的孩子最幸福
「偏鄉部落的孩子如果對他們有太高課業上的期待可能會失望,或許讀書不是他們未來的志願,也不是他們能找到自信的地方,感謝這些老師很願意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幾乎是將十八般舞藝都拿出來…..」通羅法師說。

這裡的孩子有種自在、穩定的特質,也許是因為「海厝」的孩子們感受到這如海浪般一波波愛的緣故。

基金會和海厝的連結從2012年底就開始了,陸陸續續,閱讀分享也寄送了兩千多本書籍到這個位於花蓮海邊的假日學校,看到這些書籍能夠繼續發揮他們的功能,我們也深受感動。相信還有很多跟海厝一樣,在臺灣各地努力付出的夥伴們,為了偏遠地區孩童的陪伴與學習努力著,不論您是需要書籍的需求單位,還是願意加入分享行列的捐書者,閱讀分享計畫歡迎您一起來參與。

我們需要書 | 我想要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