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飄進矯正機關 帶收容人遇見生命導師(台灣英文新聞/2018年07月02日)

(台灣英文新聞/2018年07月02日/特約記者 蘇士雅)

公共圖書館將書籍送往犯罪矯正機關,以閱讀教化久禁囹圄的靈魂。

結合行動書房與懇親會的「野餐閱讀趴」,讓基隆監獄裡無法陪伴孩子成長的收容人,有了親子互動的時間。(新北市圖萬里分館提供)

高雄監獄曾有一位黃姓收容人,因吸毒、販毒先後入獄4次;假釋出獄後,在工作處處碰壁下,靠著過去在監獄參加讀書會、寫作班養成的閱讀及書寫習慣,支撐最艱辛的日子,並將寫了將近20年的文稿取名為《獄火重生》結集出版,贈送國內矯正機關,以過來人經歷鼓勵收容人勇敢再生。他在書中表示,因為閱讀和寫作,讓原本已經完全放棄人生的他有了重生的機會……

在行為心理學中有所謂的「21天效應」,意指只要持續做同一件事超過21天,就能內化成為習慣。

監獄中的生活具備了制式的步調,能貫徹習慣的養成。公共圖書館堅守服務平等的原則,跨越高牆將書送進監獄,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書籍的支援,不但建立收容人的閱讀、甚至是寫作習慣,也讓收容人的人生有了轉變的契機!

高雄女子監獄門口以親子共讀雕刻品作為意象,標榜閱讀的重要性。

高市圖大寮分館 開拓女收容人閱讀視野

高雄女子監獄的收容人將近8成是毒品犯,依據評估分析,家庭支持度較高者比家庭支持度低的人再犯率少很多。

高雄女子監獄教化科科長許智維表示,家庭支持是收容人未來能不能洗心從善的重要關鍵,所以在閱讀推廣上,獄方從收容人和家屬雙方著手,聘請專業老師到監獄內開設「親職教育」、「媽媽說故事」課程和讀書會,並且在家庭支持日安排親子共讀,平日也鼓勵收容人以書信與家人分享閱讀心得,這些作為都是為了提升雙方的健康思想、建立親密的連結。

高市圖大寮分館將書籍送進監獄,豐富了收容人的閱讀視野。(高雄女子監獄提供)

但由於監獄中有許多收容人識字不多,為了協助她們能夠閱讀,除了獄方長期以來都有開設「識字班」,高市圖大寮分館主任周黃俊達總是親力親為挑選以圖為主的繪本與收容人適讀的書籍,透過圖書行動服務管理模式,貼心的將書分裝在方便搬運的書箱中,每箱詳列書目,配送到高雄女子監獄,讓這些圖書不僅可以在家庭支持日親子共讀時派上用場,也成為國文基礎不好的收容人,作為閱讀的入門款。

一位越南籍收容人在監獄中靠著識字班學習加上閱讀,服刑2年多來中文能力提升很多,「超開心的!自己不再是個文盲了,可以走文青路線了……」因為識字,所以能夠閱讀;因為閱讀,她有了新的視野,對未來充滿希望。

高市圖大寮分館主任周黃俊達親力親為挑選送往監獄的書籍。

花市圖設圖書旅行驛站 發揮心靈教育功能

然而,在台灣東部地區,因地理環境的限制,使得文化資源特別貧瘠;為了彌補這樣的困境,花蓮市立圖書館在2014年起便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立台灣圖書館、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單位合作,闢建東台灣第一個「圖書資源分享中心」。在花市圖館長蔡淑香的巧思下,藉由分享概念提供驛站平台,其中包含了在自強外役監、花蓮監獄這些與外界連結較少的矯正機構內部,以流動書箱的概念,設置「圖書旅行驛站」。

「與其說流動書箱對監獄的戒護和教化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先去探討它對收容人的意義。」花蓮監獄的管理人員認為,由外而內的控制,遠不及由內而外的改變。

書香傳愛贈書活動讓圍牆內的收容人閱讀無礙。(花市圖提供)

從監獄的讀書心得徵文中,我們發現收容人喜好的書籍種類非常多元,連醫學、科學這類看似冷門的書,竟然也有人看出精彩之處。一位獄中的收容人表示,他經常因為無法控制情緒而遭受懲罰訓誡,後來從閱讀中學習了情緒控管的方式,大大提升了EQ力,因而建立了自信心。「人生的冬天,是為了迎接春天」,這位收容人已經能夠平心接受目前禁於囹圄的處境,並利用這段期間學習成長,徹底去除了過往充滿憤怒、消沉、恐慌交織的情緒。

另外一位收容人阿偉,父親早逝,母親艱辛獨力扶養一家4個兄弟姊妹,排行老大的阿偉結識了一群同樣家庭背景並不健全的朋友,幼小的年紀還沒在國民義務教育中得到正統知識與文化的啟蒙,便先受到社會邊緣文化的影響,觀念越來越偏差,甚至在壞朋友誘導下鑄成大錯。

在外頭社會沒有好好念書的阿偉進監獄後,終於能夠心無旁鶩地開始學習,尤其在花市圖大幅更新了圖書驛站中的書籍後,更激起閱讀的興趣,他對於勵志散文與心靈教育的書特別熱衷,累積了許多閱讀心得的阿偉,還經常勸導其他收容人,甚至推薦可以從哪些書籍中尋找調整心態的方法。

監獄管理員發現:「原來我們一直想要達成的教化功能與穩定囚情的戒護功能,居然也存在於一箱箱的圖書驛站之中。」

花市圖將「圖書旅行驛站」設於花蓮監獄。(花市圖提供)

新北市圖萬里分館 以閱讀實踐教化理

「我想,只有讀書是對收容人最好的懲罰,也是最好的教育!」新北市立圖書館萬里分館館員翁竣霖這麼認為。

翁竣霖過去曾在基隆監獄擔任過4個月的管理員,在監獄期間,雖然是職務代理人,但他一度曾因為想考監獄管理員正職,認真讀了監獄學、犯罪學、監獄行刑法之類的專業書,有了囹圄的隔離對收容人而言僅僅是懲罰而非改造的深刻心得。畢業於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以及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的背景,讓翁竣霖對於閱讀的功效有更深層的想法。監獄管理員與圖書館員兩者都有教化的功能,基於圖書館能夠發揮終身教育的功能,他決定改換跑道回歸到自己專業的圖書館領域,開始推動圖書館分享館藏資源、讓收容人閱讀的計畫。

會與基隆監獄合作的原因,是翁竣霖一直念茲在茲著一件事:有位收容人曾經情緒失控把穢物塗在牆壁上,後來在獨居房監禁,因為擁有很多時間,只好用看書打發時間,一天至少看了3本至5本書籍,這些書提供了很多知識跟想法,甚至收容人也藉由某些作家更悲慘的生命經驗與轉折而獲得啟發,於是他開始敞開心胸,和管理員交流想法,反芻自己犯罪的背後因素……

基隆監獄以收容輕刑犯為主。翁竣霖認為,這些收容人大多數都不是惡意犯罪,而是像小朋友一樣不懂是非或情緒失控鑄成遺憾。這些人也許在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一路上都沒遇到對的學習機會;於是,這些人在不成熟的心智下輪迴於被遺棄與挫敗之中。因為確實見到受刑者因閱讀而改變的成效,他抱持著希望更多監獄中的收容人能達到思想矯正與學習,使得想辦法充實監獄中的書籍成為首先任務。

館員翁竣霖精心為收容人挑選多樣性又適讀的書籍。(新北市圖萬里分館提供)

翁竣霖在去年5月特別為萬里分館策劃「鐵窗漂書香」活動,精心挑選了200本涵蓋職涯發展、人生勵志、家庭經營、健康養生、歷史文化類別的書送進監獄。接續在8月父親節前夕,又與基隆監獄合作為收容人舉辦了一場結合行動書房與懇親會的「野餐閱讀趴」。

在監服刑的收容人無法陪伴孩子成長,錯失了親子互動時間,為弭補這樣的缺憾,萬里分館首度將裝滿童書的行動書房搬到監獄,獄方也特別在這天規劃了溫馨的野餐閱讀空間,讓收容人有機會善盡父親的角色,陪孩子一起閱讀野餐。

面對這樣的感性場合,有位收容人還不習慣表達感情,一開始他很不自在的低聲叨唸著「讀書沒用啦」,可是後來他陪著孩子一起挑書,一起閱讀;彼此之間享受了過去從未有過的心靈交流。

翁竣霖很開心自己能透過職務之便實現「教化」理念,但他認為,這只是微薄之力,希望所有圖書館員們能繼續發掘需要閱讀的角落,透過閱讀教化更多缺乏愛的人。

收容人陪孩子一起閱讀,彼此之間享受過去從未有過的心靈交流。(新北市圖萬里分館提供)

發布日期

110-07-05

最後更新日期

110-07-12